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从何处着手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24-01-30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4-01-29 作者:卓张鹏 周巍

深入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展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是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提出,高等教育数字化在学习环境、师生素养、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等核心要素中已呈现出新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趋势。当前,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数字化赋能育人主体、教学模式、平台资源和评价机制等四个途径全面发力。

培养实践教学数字化“大师资”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多个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多维时空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要着力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培养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大师资”队伍。

一是提升师资数字素养。随着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育人主体的数字素养成为关键要素。要深刻意识到数字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技术优势和关键作用,主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式,不断增强数字素养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是提高协同育人效能。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联通,促进多方积极配合、互联互通、协同共进,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高效运转。

三是保障多元主体效益。要确保数字技术效益普惠,让数字化资源均衡地惠及不同主体、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间的师资建设,在教学科研、基地建设、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

打造实践教学数字化“大课堂”

当前,AI助教、自适应系统、学习分析系统等辅助教学技术,促进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了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变为“师—机—生”三元结构。应当凭借数字技术联动多方资源,通过智联化场景重塑、教学资源库重建、教学流程再造,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大课堂”。

首先,重塑智联化场景。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建立数字化模拟实验室,通过各要素智能化转化,构建沉浸式的立体化教学场景;挖掘红色资源,融合“四史”教育,重建历史与现实的虚拟场景,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

其次,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建设精品课程库,分层分阶段构建精彩教案、课件、课程数据资源库,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建设动态理论问题库、案例资源库,将实践教学由课堂延伸至线下。

再次,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流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课前,通过大数据分类提取分析技术,掌握学情数据,做到精准施策;课中,通过“微助教”等发布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使用手机终端实时参与讨论;课后,通过智慧终端布置作业和跟踪,实现实时反馈并长期留存。

建设实践教学数字化“大平台”

数字化育人平台是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能、管理水平和评价能力的一体化平台,包括智慧终端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虚拟实践平台,有利于实现课堂实践平台、校园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互相协同,增强实践育人合力。

一是构建智慧终端。要开发集思政资源库、教学终端、动态算法评价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终端,满足思政课教师多样化教学需求;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实践、评估等不同实践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思政软件,强化数字化叙事,扩大数字应用深度。

二是打造家校社信息共享平台。要完善更新学校“报、网、端、微、号”等平台内容,充分利用平台交互功能开展思政教育;构建家校社信息互动平台,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多资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效能。

三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坚持学校与社会同向,专业与行业对接,加强与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推进社会资源课程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多样化虚拟实践平台。

健全实践教学数字化“大机制”

制度化、规范化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在数字化理念下,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技术保障机制,构建数字化“大机制”,全面助推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

首先,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数字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智慧教室+智慧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堂从传统课堂向虚拟课堂、网络课堂延展。二是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和能力。

其次,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间互联互动、沟通协作,凝聚育人合力。教务部、学工部要做好课程教学安排、教师教学考核、学生学习评价等工作,并及时反馈结果;信息技术部门要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故障;后勤部门要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再次,健全技术保障机制。加大数字基础硬件设施投入,加快应用软件开发,打牢数字化教学的技术基础,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发展逐步优化完善。

(作者单位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