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要应用好教学评价“指挥棒”

发布者:马克思学院发布时间:2023-02-28浏览次数:

 

来源:广西学习平台 2023-01-30 作者:卢凤娟 柳亮

2019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11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修订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除了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建设,高校思政课建设还要用好教学评价指挥棒,从健全课程质量评价、重构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成效,真正把思政课建成高校立德树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课堂”。

健全课程质量评价,优化思政课建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如何保证思政课的质量,实现铸魂育人的目的,需要从思政课质量评价着力。基于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和时代性,要健全立体多维的思政课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务实性、先进性、科学性。提高评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思政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强化评价体系的多维度,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聚焦点和着力点,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维度健全思政课评价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引导教师将其融入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以从学生认知、思想、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检验,促进对思政课目标的优化与改进。通过科学评价提升课程建设实效,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重构教师教学评价,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价值引领的传播者与引导者,思政课教师自身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改革的力度和精准度,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是高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要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党政领导评价以及教师自评为补充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形成评价、督导、反馈、提高的良性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育人活力,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巩固思政课学习成效。为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思政课育人正确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中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注重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改进结果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了解并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科学评价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探索增值评价,动态把控思政育人的渐进发展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增值走向,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使学生将先进思想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服务人民、报效国家。健全综合评价,坚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均可评价;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及其同伴、家长、社会等;坚持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实践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确保思政课建设落地落实,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