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在创新中育人育心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21-12-28浏览次数:

 

来源:青海学习平台 2021-12-23 作者:秦睿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阐释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

近年来,青海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建设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培育思政项目和精品课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良好成效。青海师范大学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的话剧《永怀之歌》,不仅是我省高校出品的一部优秀话剧,也是一堂直达人心的思政课,成为我省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中提升感染力和引导力的佳例。话剧上演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感人事迹,将广大师生拉进郭永怀的精神世界,让“两弹一星”精神从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诠释,透过感性认知加深师生对这一精神的印象和理解,也感染和引导着师生学习和发扬这一精神。话剧上演后好评如潮,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不仅在省内高校上演,还走出省门打动着更多大学生。这样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创新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做到育人育心,会更好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育人育心才能入脑入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尤其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大学生思想、培养大学生品德、提升大学生素质,就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来精心引导和栽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长期以来,思政课建设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全方位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

思政课创新要在提升内涵和探索方式相结合上下功夫。提升思政课内涵就要着力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说服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探索思政课方式就要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学习思考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多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得出结论,通过新媒体手段让教学更加生动丰富,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思政课创新还要拓展“大思政课”格局。让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结合起来,高校的课程既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也承担着立德树人、锻造品格、涵养文化的任务,应当让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各类专业课、人文通识类、素质教育类课程当中潜移默化地铸魂育人。让思政课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要形成无处不在、随处可见、显隐结合、张弛有度的大文化育人格局,让思政教育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更需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更需要让思政课在创新中育人育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