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课涵养青年的责任担当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20-03-07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02-29 作者:赵晖

眼下,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致力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各地高校也积极行动,纷纷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

这一方面是落实教育部关于“运用好疫情防控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向学生讲授好属于思政课的有关内容”的要求。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教育部对线上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教到学生学,从学习过程管理到学习效果考核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线上教学与常规开学衔接等也作出了部署。应该说,这些措施对于持续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形成战胜疫情的民族精神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加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也是抓住思政课立德树人、为未来蓄力、为民族铸魂的重要契机,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上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当前特殊的背景下,通过见证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同舟共济阻击疫情的坚决信心和精准施策,通过了解一线医护人员与志愿者的义无反顾与无私奉献、海内外同胞的积极行动和磅礴大爱,通过感受各行各业上下一心、协力战“疫”的同仇敌忾和坚定意志,能有效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使他们成为在国家需要时勇于坚定地站在一线、干在一线、扎根一线的有志青年。

当下形势也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好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他们在“空中课堂”中也的确有所作为、大有可为。就像报道中所指出的,他们虽然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在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第一线。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思想战场上,他们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他们用多种方式打造有思想含量有现实意义的思政课。而且,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生动素材,广大思政课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讲授好全国上下一心竭力抗“疫”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在这一特殊时期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个自信”,也便做到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提升思政课的价值内涵,涵养青年的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怀。相对而言,在抗“疫”过程中诸如哄抬物价、敷衍塞责、颐指气使等负面案例,其实也可以纳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比之下更可见“最美逆行者”的伟大胸襟和高尚情怀,更可见我们党和政府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果敢决绝。

从全国来看,许多高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上好思政课,是一个可喜的好现象。不管是组织专家录制疫情防控特别电视节目,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师资优势,组织各领域知名专家打造“形势与政策”课,还是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作用,开辟专题邀请高校思政课名师做客广播电视台“战疫情”栏目,讲述防疫抗疫中的感人故事,都体现了思政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延展性,在思想引领和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无声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疫情阻击战进入关键阶段,让“空中课堂”成为育人新阵地,要将思政和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要将授课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疫情现实,提升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抗击疫情必胜信心上;要多讲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发学生为国学习、为国分忧的热情,培养他们胸怀天下的情怀、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情感共鸣,让大学生产生向上向善的情怀和见贤思齐的自觉;通过身边榜样,让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际行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不断了解自己,深入社会,认识国情。

越是时艰越见真情,在举国抗“疫”的时刻,高校思政课扮演着鼓舞人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角色。上好了这一课,能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他们心里沉淀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上好了这一课,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更有益于建设一个强大而自信的中国。当青年大学生主动以社会为平台,以奉献为宗旨,关注他人、关注变革、关注世界,自觉将个人奋斗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战胜疫情自是指日可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可期。

(作者系渤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