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2019-09-23 作者:黄元全
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内涵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三个关键”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课程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作为我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是该课程的三大属性,其中,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思政课具有关键的地位和价值。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应该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才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起点看,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方面,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从过程看,思政课的“关键”价值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从目的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更是学生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目前,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正在抓紧建设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始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政课的建设过程,既是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过程,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思政课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彰显的过程。
教师的关键角色不可忽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他同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政课教师传的“道”,是马克思主义大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质量提升,须由思政课教师来完成;实现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的“节节高”,须由思政课教师来精心引导和悉心栽培。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培养一支又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党的领导的关键地位不可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保证,是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首要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正确方向,才能激发思政课持续不断的活力,才能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强大动力,才能推动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也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全面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思政课建设的整体合力才能越来越强大,思政课才能越办越好,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最终实现。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