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维龙:“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四维解读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19-06-28浏览次数:

 

来源: 《学习时报》 2019-05-17 作者:晏维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准确解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一命题所蕴含的思想逻辑,直接关系高等院校在育人实践中能否真正开好讲好思政课,笔者从四个维度对此加以理解认识。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需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提高我们党长期执政的能力,需要培养出有信念、有理想、热爱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要正视还面临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个别党组织缺乏“大思政”理念,没有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其二,个别学校没有“落实好”思政课的实践,没有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发力;其三,个别教师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缺乏活力;其四,思政课社会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还不够。这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坚持用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化需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等院校是思想文化交汇的聚集地带,也是思想观念碰撞最活跃的地方,同样也是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场所。这一现实状况迫切需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以达到廓清思想迷雾、阐释思潮本质、还原话语真相的目的,从而为立德树人扫清思想障碍和舆论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其知识体系还没有健全、价值观还没有稳定,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需要得到精心引导和尽心栽培。“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发挥高等院校思想文化阵地作用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之所以把教育的地位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是因为教育事实上是一种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再生产形式,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持续传承知识和文明的重要手段。我国自古就有重视教育作用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取得了立德树人的很好成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更关键作用的是“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必须依靠高水平思想教育来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需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课程,就在于它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政治观、审美观等等关系健康成长的诸多思想观念的形成息息相关。开好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必须使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品质、法制意识和道德人格等方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与发展要求相适应。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教育的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也与所属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担负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