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本文引用该文献不再标注出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为办好思政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思政课的本质在于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大中小学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规定了涵盖初小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德育课程,明确了思政课的历史方位和本质功能。
纵观历史,“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8页)不同国家、不同政党为维护统治,需要将其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以有目的、有组织的方式传播并施加给社会成员。正如有学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虽然在古代和国外不曾使用,但思想政治教育所包括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却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普遍社会现象。”(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页)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一类专门的课程,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下一代的必要途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国外,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都设立了种类齐全、成效显著的德育类课程,如公民课、历史课、国情课、政治思想课、宗教课等。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方针原则和工作遵循。现行的思政课覆盖了大中小学全体学生,贯穿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过程,是教育领域覆盖面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课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承担“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
思政课有其特殊的属性和规律。从产生的功能性来看,思政课承担着知识武装人、理论掌握人、价值引领人的使命,是推动青少年获取政治知识、内化价值规范、形成政治立场、完善道德人格,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需要的专门课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传播和教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育人的目的性来看,学生思想文化的现实需要是思政课价值性的确证,思政课通过价值观的传导与系统的理论教育,满足人的思想精神需要以及当下的文化诉求,使人向上向善,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彰显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无论从功能还是目的来分析思政课的本质,都离不开对人精神世界中价值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思想理论体系这些作为意识形态或反映意识形态的内容的阐释。因此,意识形态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准确表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人民日报》2019年3月5日)作为在社会意识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的社会意识,“灵魂”这一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于思想文化工作领域,主要指社会精神领域中具有主宰和统领性作用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阐释,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军魂”“政治灵魂”“人类灵魂工程师”“培根铸魂”等重要论述,“灵魂”范畴的内在结构可理解为:作为意义世界核心的信仰、作为观念世界核心的价值观,以及作为心理世界核心的精神。“铸育”是合规律性的培育。马克思曾言:“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4页)思政课铸魂育人就是通过规范的课程方式传授科学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理论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铸魂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育人是铸魂的目标和方向,铸魂表征了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育人表征了思政课的目的性、价值性。铸魂育人既是思政课的特色,也是立德树人的优势,它准确阐释了思政课的学科属性和课程本质,彰显了其价值根源和一贯追求。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面向学生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核心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课程建设,增强育人实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总纲领、总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方向和目标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政课铸魂育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二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要将实现“四个正确认识”作为思政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环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一是通过全面、全程、全员的系统教育教学,整体、系统、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系统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头脑。二是从具体的理论问题出发,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具体思想问题阐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架起学生思维灵魂与经典作家思想理论之间的理性桥梁,架起学生实践行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实践桥梁。三是重点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魂补钙”,以及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八个坚持”“十四个方略”等重要论述,使思政课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中之重,实现理想信念铸魂。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和融入思政课铸魂育人全过程,实现学生个人价值观驱动、社会共识引领和国家价值导航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五是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将其中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用中国精神感染和鼓舞学生,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立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此外,还要深刻挖掘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使命情怀,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是明确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基本原则。要将思政课铸魂育人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考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特殊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要理直气壮、越办越好。二是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两个巩固”为使命,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突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是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检验标准。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效作为评判和检验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首要标准,从领导层面、政策层面、队伍层面、物质层面构建制度保障机制、意识形态保障机制、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工作队伍保障机制、经济支撑保障机制和技术辅助保障机制,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南。
三、守好铸魂育人主阵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必须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创新思政课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为教材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充裕的解释资源,为教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权威的参考典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来充实、解析、论证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汲取理论智慧、教学技巧、文化魅力。切实做好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保证转化过程的相互衔接,实现理论武装铸魂育人。
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政课教师更是铸魂育人的先锋队、主力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传播三塑造”等要求,明确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同时,要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为标准,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境界情怀、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满足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特殊要求和更高期待。要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教学导向、凸显学科特点。要突出精准施策,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举措,完善思政课教师准入、培育、激励、退出机制,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铸魂者先固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八个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把准了脉、指明了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是对我国思政课建设成功经验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总结梳理,也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和明确要求。要按照“三因”教学规律,全面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牢牢把握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八个统一”的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触动感染铸魂育人。
坚持党的领导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抓紧抓好党对思政课的领导,铸魂育人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或丢弃党的领导,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的发挥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要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确保落实中央思政课建设要求不打折扣,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上思政课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构建梯次推进、系统衔接、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要突出协同推进,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保障机制,使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开展好思政课方法手段创新,整合零散隐性的铸魂资源,实现同向同行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