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09-3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回答人民之问、实践之问,又面向世界,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深刻回答世界之问,具有丰富的家国天下情怀。正是这种家国天下情怀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理论特色和独特理论魅力,以及为国、为民、为天下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丰富家国天下情怀主要包括:浓郁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国家情怀、深厚的民族情怀、广阔的世界情怀。四种情怀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国天下情怀的内在逻辑统一体。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新时代的历史任务,深入学习和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不仅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浓郁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疑是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性作为其根本特性,把人民原则作为其根本原则,把人民利益始终放在最高位置,具有丰富的人民内涵和浓郁的人民情怀。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论是“四个伟大”,还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时代,我们党提出的每一项创新思想和创新理论,制定的每一项方针和政策,作出的每一项改革举措,谋划和推进的党和国家的每一项工作,无不具有鲜明的人民指向,深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守人民立场,就要时刻践行党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切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和期盼,使党和国家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项政策都能够符合人民的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民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人民在治国理政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并从人民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要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当中,贯彻和落实到党与国家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紧紧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自觉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改革和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评判主体。党的十九大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和工作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贯穿到治国理政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解决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一是坚持生态为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优先领域。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二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推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三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四是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五是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基本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六是稳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
人民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价值主体,也是评判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得失归根结底要由人民来评判。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始终把人民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判断自己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改革决策方面,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二、强烈的国家情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国家的安危放到第一位,把实现国家的安定统一和繁荣富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情怀。
第一,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促进国家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从内部来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地方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要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统筹推进国家的各项建设,协调国内整体利益的有序发展。从外部来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在国际交往和对外关系中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实践中秉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同时也强调“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第二,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其贯穿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拥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对于国家来说,爱国主义是推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也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强调要把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自觉融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每个人都要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基本方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切实维护国家的政权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党的执政安全,促进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为确保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政治支撑;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科学谋划和整体推进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构筑国家安全防护网;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不断提升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
第四,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在实践中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强调要加快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为国家治理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强调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和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将国家治理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第五,坚持强国梦想,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即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凝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建设层面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从根本上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
第六,倡导家国一体,注重家庭建设、家风建设与国家建设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与国家之间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良好的家风与和谐的家庭是推动国家良好秩序建构、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国家的兴盛和安定也可为营造良好家风、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提供强大的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十分注重推进家庭建设、家风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并突出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把家庭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通过家庭和家风建设,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与家庭的和睦,进而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繁荣昌盛。
三、深厚的民族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贯穿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怀。
第一,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于一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指引、理论遵循、制度保障和文化基础。同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其发展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项总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结合起来,统揽“四个伟大”,在新时代新的征程上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第二,坚持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贯穿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其基本内容涵盖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格和社会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精神动力。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将科学的理论同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大力倡导和培育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使全民族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第三,坚持把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与事务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多元一体”是其主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的显著特点就是它既保留了各个民族自身所独有的一些特性,同时也具有共同体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经济上的互补性、政治上的一体化、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等。在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种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平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四,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根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所创造的能够从深层次上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形态,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强调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内各个民族之间在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融汇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统一的文化共同体。要正确看待中华文化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巩固中华文化,又要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特色和差异。另一方面,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科学取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第五,坚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程来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理想”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作为一个时代新人,首先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远大理想和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把个人理想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贯通起来,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本领”强调的是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等。作为时代新人,必须是一个学习能力强、技能水平高、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有担当”强调的是人的一种担当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时代新人,必须勇于担责、勇于奉献、敢挑重担。
第六,坚持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地包含着祖国的统一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就要把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作为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不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为根本目的,不断深化两岸利益融合,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不断增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坚定振兴中华共同信念,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
四、广阔的世界情怀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繁荣与发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梦想和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一种广阔的世界情怀。
第一,坚持把弘扬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国际事务和外交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放在首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高举国际主义旗帜,坚持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的外交宗旨,强调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定地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定地走共同发展道路,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第二,坚持把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理解、支持、帮助”;同样,实现中国梦对于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在实践中把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把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一是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扩大彼此的利益交汇点;三是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支持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中而达成的一些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和遵守的价值共识。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在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一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使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为经济全球化准确“把脉”,对症下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强调各国应共担时代责任,适应和引领好经济全球化,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的理念,打造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三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主张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四,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建设“一带一路”既是在新时代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的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唱独角戏”“谋求势力范围”“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通过互利合作,支持沿线及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共赢和普惠之路,合作共赢、普惠各方,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沿线及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所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是符合沿线及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统一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精神。
五、四种情怀的内在逻辑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家国天下情怀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内在逻辑统一体。
第一,四种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层面的体现。其中,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立场和党的宗旨的体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任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贯穿了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国家情怀和民族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使命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国家情怀和民族情怀的政党。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党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世界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主义原则和我国外交宗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秉持国际主义原则,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围绕全球治理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些共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人类前途命运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主张,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大国外交的目标。
第二,四种情怀深刻体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统一,是中国梦与世界梦在精神层面的具体呈现。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人民情怀的内在统一。三大情怀共同构筑了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和精神底蕴。其中,国家情怀体现了中国梦的理想追求,实现中国梦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民族情怀奠定了中国梦的情感基础,实现中国梦意味着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梦的价值旨归,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世界梦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梦,其目标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梦的支持,世界梦的实现也离不开中国梦的强大支撑。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情怀、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与世界情怀的内在统一。
第三,四种情怀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根本上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正是在这条道路上逐步实现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鲜明主题。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题目中均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和深化的。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任务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它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衰存亡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中国的繁荣发展同世界的繁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由此可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人民情怀、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是四种情怀始终围绕的发展主题。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国天下情怀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家国天下情怀贯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始终彰显的一个鲜明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研究、探讨和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和发展。其中,人民情怀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即人民立场的深刻体现和诠释,国家情怀和民族情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的继承和发展,世界情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和共同体思想的展开。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大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秉持家国天下情怀,就要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就要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是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既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理想追求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担当和世界担当,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写照和深刻体现。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其中,人民情怀、国家情怀、民族情怀是实现强国梦想与民族复兴的关键和动力之源。拥有了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和民族情怀,我们才能做到心无旁骛,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把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和民族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世界情怀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实现强国梦想和民族复兴的外部动力。拥有了世界情怀,才能真正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各国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家国天下情怀为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和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精神支撑。这一情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这一情怀为深入探讨、阐释马克思主义从世界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中国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深刻影响世界这一对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国天下情怀,研究和探讨其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作者:崔志胜 系河南大学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