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日报》 2022-03-25 作者:李志雄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一段话,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一段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对全体党员的勉励和鞭策,也是党史百年筚路蓝缕、创造辉煌的深刻昭示。这一段话,体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机连接,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段话,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警示钟、座右铭,成为担当的勇气、创造的动力。
“牢记初心使命”,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家国情怀、精神血脉。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变的记忆化作信念始终坚守,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可阻挡的,必将使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实、更加执着,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永恒的记忆、不变的坚守。这样的记忆和坚守,激励我们自觉传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担当;告诫我们“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身陷囹圄也要磨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的不屈意志;鞭策我们树立“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这样的记忆和坚守,走过风雨如晦的昨天,承载使命在肩的今天,也必将化作光芒四射的明天。
“坚定理想信念”,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渝的政治立场、目标航向。理想信念,就是国家、民族、人民的信仰,于国于人,皆是头等大事。国家有信仰,人民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和力量相结合,或者说信仰化作力量,就会产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动力,就会产生特别能吃苦忍耐、团结奉献的意识和动能,就会在战时不畏惧、平时不懈怠,始终抱元守一、忠贞不渝。不仅如此,理想信念还是安身立命的底座和基石,把政治主张和科学思想化为行为主体遵守和奉行的目标、规则并检验着行为的效力。因此,理想信念也就成了人生的风向标、定盘星,在引领正确方向的同时,彰显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诞生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等许许多多的不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承前启后,诞生和涌现出用一生在萨尔布拉克草原边防巡行20万公里、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隐姓埋名承受骨肉分离几十年、在不落下一人的脱贫攻坚路上献出年轻生命等英雄故事和时代楷模。
“践行党的宗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邓小平说,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开启新征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深地在人民群众中扎了“根”立了“魂”。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征程必蹄疾步稳、顺利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穿越五湖四海,激荡亿万神州。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镇定,是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号角,是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呼唤,也是对中华巨轮必定抵达“诗与远方”的笃定自信。以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以伟大号召为根本准绳,坚守理想、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勇于斗争,遵循“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的根本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担当时代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为青海省委网信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