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内涵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22-05-14浏览次数:

 

来源:《天津日报》 2022-04-18 作者:胡长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根本指引。

新时代是实现更加平衡充分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社会的发展就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历史通常也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决定不同的社会主要任务,赋予不同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转化,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决定了新时代实现更加平衡充分发展的理论内涵。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硬道理,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巨变,改变了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但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问题,比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等,都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着共享的社会主义原则。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也进一步表现出来,发展质量不高也在诸多领域存在。立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要任务,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还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强弱项、补短板、促升级,把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遵循。

新时代是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时代

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初在对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批判中,坚持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教条化认识,这种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建设中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深入,其片面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认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决定了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面对突出问题、善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人民对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就成为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生产相对落后状况的改变,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总体满足,特别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成果的人民共享、保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就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最重要的时代号角。

新时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

人民的需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社会进步总是表现为人民需要的不断满足与产生,人民需要的不断满足与产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先后满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随着这些历史需要的不断满足,人民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美好生活向往”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新的历史需要,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接续奋斗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敏锐洞察人民需要的新变化,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性质宗旨,注重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把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美好需要,作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重要业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益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体现了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充分的历史唯物主义自信,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新时代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消灭了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历史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必然性逻辑,赋予新时代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历史的辩证法表明了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也离不开主观上的能动性。新时代在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承继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的历史进步,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新时代在未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体现着我们党和人民深沉的智慧、历史的主动,是我们自觉书写历史的主观创造。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完成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主题主线,形成了对“两个确立”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深刻认识,深入总结党百年奋斗不断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科学擘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新时代在思想、政治、组织、社会等各方面成为必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

新时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原始封闭狭隘地域性的民族历史,不断走向开放交融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交往的日益扩大,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掠夺性开拓中的形成,人类在客观上已开始处于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之中。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规律,确立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揭示了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前提,并指出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才能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向往和追求,公平、正义,和平、和谐,富裕、友爱的美好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我们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客观把握,也是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顺应人类对美好社会向往的主观自觉,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人民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

理论的意义总是要在现实的需要中彰显,需要的迫切性往往决定着理论的意义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迫切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各国人民最美好的向往。另一方面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压迫着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实现人类社会新发展的新文化,反映了当今世界最迫切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百年来接续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中国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更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自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标研究”(19JZD045)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