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 2021-12-23 作者:王世娟 董小龙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与奋斗、抗争与改造、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凝练形成的基因谱系,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独特价值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因和文化资源。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色传统发扬好,系统发掘红色基因的精神供给作用,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时代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时代意蕴
红色基因是形成、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构造与性能,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所特有的属性和特质以及淬炼出来的意识形态、作风气派、精神境界和理想信念。“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就是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其典型代表。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又激发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矢志不渝。
1.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中的红色基因,同时也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之上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2.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这些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刻影响。应当看到,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新创业意识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踌躇满志,但由于信息复杂化、多元化的影响,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亟待形成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红色教育,将红色基因不断融入青年学生的灵魂血脉,让青年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感悟传统精神、把握红色史脉、烙刻红色记忆,当好红色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自觉践行者,才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栋梁之才。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教材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经过栉风沐雨、千锤百炼后产生的革命文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其中,关于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牺牲奉献、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等基本精神内核,可以凝练出集思想性、传承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育人教材。可以说,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彰显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是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提供了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进一步丰富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内容供给,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宝贵的红色教学资源。
4.高校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抓好青年党史教育的一条有效路径是用党的奋斗历程中那些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来鞭策师生、感染师生,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新时代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发点是受教育者的实际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实际,落脚点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并付诸实践。从出发点到落脚点,是受教育者已有思想品德水平向既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基本矛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过程。必须以主客观的统一为前提,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资源、教育方法载体等各个要素有机契合,从而实现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正向积极发展。近年来,各高校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影响,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层面红色资源涵养不足的问题。一些红色资源开发急功近利,重旅游项目开发、忽视红色基因传承,缺乏红色革命教育意义,项目开发以及文艺作品质量和可接受性差。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文化距今已有一定的时空距离,结合当下时代特点挖掘红色基因的新价值,把红色变成喜闻乐见的时代底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任务,然而理论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还不够深入,同时不少高校思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对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部分高校在顶层设计中缺乏对课程、学分、课时的明确要求。
二是教育者层面队伍建设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红色基因认同的主渠道。思政课和辅导员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际效果。从数量上看,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师生比达不到教育部1:350的要求。对思政工作队伍培养培训措施不落实,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开展红色教育的两支重要队伍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
三是高质量课堂供给与学生需求相错位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此,高校在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只有学生认可和接受推出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系统化开展红色教育不充分,没有融入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交流互动、沁入心脾的方法路径和有效工作机制,品牌特色不明显,红色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不高,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博文不多,师生的参与性和融合度不高。
新时代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基本着力点
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前提。要切实提升高校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实效性,就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问题,靶向施策,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打造红色品牌,拓展育人阵地,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契合发展,进而形成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大格局。从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红色基因教育体制机制,要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有效衔接的红色基因教育机制。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全过程,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大格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分类设置红色基因教育的目标要求,紧贴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紧扣教学计划、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督导考核等环节,有计划地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不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推动红色教育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民教育全过程,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基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标识。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一是掌握红色资源基本状况。应着眼于从提高党和政府对红色资源的保护顶层设计入手,切实解决红色资源涵养不足的问题。全面开展红色资源调查,摸清底数,建档造册,全面掌握每个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制定红色资源涵养开发规划。对现有资源按照国家级、省级、县级几个层次科学分类,提出各个类别涵养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意见,确保对红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避免红色资源被功利化、庸俗化、娱乐化开发。三是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红色资源的保护走上法治轨道。同时,组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机构,统筹各级各部门,既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原生性红色资源,又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发现和总结新的红色教育资源成果。四是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相关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业人才队伍。
拓展思政课红色育人主阵地。一是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要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配齐配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和辅导员队伍。要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积极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培训体系,把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纳入培养方案,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教材建设。要根据红色文化的特质,开发编写可读性强的辅导教材,加强课堂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发挥高校优势。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优势,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重点,积极开展红色基因理论研究,形成红色基因谱系的研究矩阵,在国家、教育部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课题申报中,增加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立项比重,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平台支持和理论支撑。四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把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作为加强党团员师生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以及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红色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契合发展。要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努力做到“八个统一”,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学习领会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一方面,要筑牢实践环节。要用红色基因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增强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在革命纪念日、国家重大节庆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建议在高校设立红色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考核体系,明确课时要求,教育学生通过实践在“做”和“行”上下功夫,真正打通教育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特点,通过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素材、图片和音乐等优质教育产品,建立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网站,创设“两微一端”红色文化公众平台,开设红色微课堂,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革命文化的美学意蕴与弘扬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XKS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王世娟,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西安科技大学;董小龙为国家督学、西安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