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学习平台 2021-11-25 作者:黄意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始终重视加强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增强文化自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并进行全面部署,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需要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奋进新征程,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内化为人民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外化为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主张批判封建腐朽文化,重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伦理价值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挖掘民惟邦本、礼法合治、正己修身等文化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作用,并结合人民实际需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用新形式进行新的表达,激活其生命力。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树立。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原创性和持续性,以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为根本,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为重点,创新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向世界展示出更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在坚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历史经验证明,文化封闭只会让民族陷入文化自卑,中华文化要保持影响力和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互鉴。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创新,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开展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学习吸收了国外先进文化经验;加强了全面深化文化发展改革的力度,制定实施了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系列政策,采用多途径加强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建设海外推广阵地平台,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全面加强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力度。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民俗类型等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赢得西方民众的广泛认同,进一步坚定了中华文化自信。奋进新征程,我们需要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善于融通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资源,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文明交流互鉴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引领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KS032成果)
(稿件原载于2021年11月25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