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民族学学位授权点建设2022年度报告

发布者: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次数:

烟台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

年度报告

(2022)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民族学是烟台大学长期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烟台大学就有部分学者从事民族学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关系”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又被确定为烟台大学重点学科;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民族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升级为“民族学”一级学科。近年来,学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主线,立足于山东省,辐射全国在全国率先开展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关系研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关系和东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的重镇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烟台大学民族学学科立足自身优势与特点,瞄准学术前沿,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学科方向的凝练。确定了“以原创性研究为核心,以学科交叉和开辟新领域为特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民族思想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的学科发展目标。着力培养掌握丰富的民族学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解决民族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质的专业人员,建立起一套教学质量有保障、管理机制系统完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民族学硕士培养体系。以此为指针,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

第一,思想政治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第二,专业能力方面,熟练掌握民族学基本理论, 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三,发展能力方面,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跨文化专业交流方面,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学位标准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本学位点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学硕士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一方面,培养方案兼顾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把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设置公共学位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得少于35学分,其中实践环节2学分。另一方面,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应侧重于研究生本人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新的见解。论文的题目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课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论文内容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篇幅一般在3-5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研究生处统一安排盲评。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在答辩前每位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并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答辩合格者,且修满规定的学分,授予硕士学位。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学院出台了《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学生管理条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出台《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资助项目管理细则(试行)》,支持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制定《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研究生权益保障实施办法》 切实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2.师资队伍

烟台大学民族学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完整的规划和保障机制。学位点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牢记教育初心,切实担负好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切实落实导师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充分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学位点分别通过招聘优秀博士、鼓励骨干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引进有境外工作经历的专家学者等途径,努力打造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领军人物、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才俊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22年引进青年博士2人,遴选硕士导师7人。截止2022年底,民族学硕士共有教师25人(其中18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为正高级职称,8人为副高级职称)。

3.培养条件及特色建设

培养条件建设方面。首先,为保障研究生正常的学习,学院增设了专门的研究生自习室。其次,为保障在校研究生的生活权益,除国家助学金和各类学业奖学金之外,学院还设有多个专门的学生助管岗位,以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及勤工俭学。

培养特色建设方面。学位点依据民族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和指导性培养方案,在培养中首先明确“导向为主、质量为重、突出特色、分类设置”的培养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发表学术论文。在科研与奖励评优挂钩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在读硕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有较高水平论文。不断强化对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与学术训练,服务地方社会。民族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具备获取知识、学术鉴别、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学术交流以及扎实的田野工作的能力。开设田野调查方法、民族志写作等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硕士研究生开展田野调查。同时,依托“东部沿海地区民族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多层次平台在各个环节的培养指导作用,实现了田野信息共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民族学硕士培养质量。

4.科学研究

依托于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民族学硕士学位点自建立之初起至今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逐年提高,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1项,省民委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崔明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并入选代表当前民族学学科前沿水平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民族学学科教师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世界民族》《西部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等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论文12篇科研论文;吴昕教授的《大运河的文化特质》获得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服务贡献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特色重点学科,学科立足于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为山东省民委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学位点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宣讲实践调查、文化研究等社会服务。宣讲方面,2022年上半年,杨志娟教授为山东省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党政干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对山东省民委全体干部进行《近代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及实践》的专题讲座。

烟台大学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民族学学科共有4名教师加入宣讲团,深入党政机关、校内部门开展宣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汉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的多民族学生组建了“石榴籽”宣讲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等为主题,制作宣讲视频、宣讲课件10余个。该团队成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和巾帼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面向全国10余个地级市的社区、学生等开展宣讲30余次,覆盖三万余人。宣讲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等获评首届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大赛三等奖、山东省“我与党的二十大”课程思政短视频比赛二等奖等社会实践方面,学位点教师带领“石榴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团开展丰富调研实践。先后针对全国50余所高校和山东省100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探寻促进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思路。调研队在CCTV中视新闻、大众网、搜狐网等省级新闻平台发表宣传30余篇,2022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获评学校“青春榜样”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全国“青年之家·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学位点还成立“石榴籽”文化研究团。深入理论对话,全方面扩展思路,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籽籽同心——高校公益宣讲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索”等项目先后获评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等,入围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

6.教学科研平台

烟台大学民族学硕士学位点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支撑。民族学已成为目前山东省唯一的民族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和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关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国家、省和学校多层次的研究平台为本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设有“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东部沿海地区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按照山东省民委工作安排,将于2023年上半年,将于烟台大学民族学学科设立国家民委信息直报点,要求学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7.奖助体系

烟台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依照《烟台大学研究生助学管理办法(修订)》《烟台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办法(修订)》、《烟台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及教育部、山东省相关文件规定执行。2022年度族学硕士共获得国家学金 1人、金额2万元,学业一等奖学金2人、金额1.8万元学业二等奖学金5人、金额2.8万元,学业三等奖学金11人、金额3.9万元

8. 招生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环节,民族学硕士学位点积极做到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风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从“思、学、行” 三方面全面着手,同时辅之“导师培养、论文指导、学术交流”等形式,拓展了民族学硕士培养领域,保证民族学硕士培养向多样化、高质量方向发展。学位点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质量督导等培养环节方面加大努力,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修订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质量督导。

1)招生选拔

招生选拔是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是确保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2022年民族学硕士报考计划招生13人,实际录取13人。

2)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烟台大学民族学学科隶属于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学科骨干教师大多为思政课教师,学科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覆盖课堂教学、研究生指导全过程,注重将相关内容有效合理地引入课程学习环节。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已形成的点线面全覆盖的社会实践体系。完善校院领导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优化了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持续排查宣传、理论、舆论、文化、媒体等阵地的意识形态风险,未出现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风险。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自觉指导学习和生活。全面推进支部成员“有序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制度做保障,以理论学习为引领,以目标责任为导向,坚持聘请优秀教师任班主任,专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不断完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3)课程教学

结合我校教学与科研优势,制定民族学硕士领域的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中,突出民族学硕士人才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实践导向,强调教学的实践特色。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打造参与式课堂、邀请名师进课堂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着力引导民族学硕士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通。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授课教师选用、教学模式、教学监管等方面严格把控,制定完备的教学评价机制。

4)导师指导

学位点加强对导师的岗位管理,推动导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导师的遴选过程严格按照烟台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制定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烟台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对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就业指导等职责履职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将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学术训练、学术交流、学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培养质量纳入导师评价体系。

5)实践教学

学位点将民族学硕士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田野调查实践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

在校外田野调查实践方面,通过积极开展田野调研工作,搭建学术交流和田野调查培训平台,不断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和体系,在假期期间组织老师和学生对山东省内的民族实况和历史文化进行田野走访和实地勘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和调研记录。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围绕烟台民族问题进行研究。这些举措和努力在认识地方社会、了解地方文化与各民族交流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民族学硕士提供高质量的实践保障。

6)学术交流

民族学学位点立足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围绕民族宗教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针对教师学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一是邀请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扩展学术视野。2022年,学位点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作了《中国民族学之路:历史的反思与当代的探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何星亮研究员作了《治学之路——45年研究历程与体会》、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教授作了南非处理种族和民族问题启示》等多场学术报告;二是支持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2022年,学位点派出专家学者参加了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百年历程”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等学术会议,参会的专家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并做了学术发言,起到了较好的学术交流效果;三是学位点大力支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补助费用。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所产生的会务费、注册费、住宿费等实报实销。

7)论文质量

学位点始终从严要求论文质量。论文从选题、开题报告论证、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送审及答辩等环节规范管理实施全方位监控,要求学生注重研究工作进展以及研究成果质量,从内容及形式上保证文章的理论及实践意义。2022年,共授予硕士学位12人,在各级抽检中合格率为100%,推荐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

8)质量保证

学位点培养实行全过程监控和质量保证,由高水平教师开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加强研究生的监管工作,严把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环节,有效提升论文质量。

9)学风建设

学位点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从源头上建立学术道德失范预警机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等重要文件,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专门就该问题开展研讨,为研究生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制度,目前未发生问题事件。

10)就业服务

学位点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提高学生就业率,做好学生的考博与就业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回访,完善毕业生跟踪指导工作。2022年民族学硕士首次就业率50%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2年,学位点虽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如下: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青年博士的科研产出不高,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引领有待加强。

是中青年学术骨干引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是研究生的科研有待加强,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政策培养使用。从政治引领、激励机制、科研支持、交流合作等方面对科研教学给予支持。

二是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通过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完善科学梯队结,优化学科队伍;通过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等形式,加大青年教师与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加强跨学科领域的教师师资整合,统筹分散在各学院的民族学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

三是强化对学生的科研引领通过举办论文写作讲座、读书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升科研水平。